【周一看台】球员摔倒的两个小故事

【周一看台】

上周U5训练因为天气原因临时调整到了周日,4名球员里有2名是试听球员,这都不是他们第一次来参加试听。所以,球员对环境、训练节奏和比赛规则相对来讲会有一些熟悉的概念在。

在最后的2V2小场比赛里,一名试听球员在一次对抗中摔倒并被踩掉了鞋子。我的第一反应是冲撞并不严重,所以决定先不上前安慰,而是观察球员的反应,孩子抬起头来哇哇哭了起来。

为了不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,我把孩子抱到一边进行简单的沟通:

“痛不痛?”

“嗯....”(并点头)

“摔倒了爬起来就好,你可以相信我吗?”

“嗯。”(又是点头,但情绪明显稳定下来)

“擦干眼泪,去努力踢进一个好不好?”

“好。”

周六在给TP足球俱乐部U9带训练,最后阶段先是1V1对抗,然后是3V3小场比赛。在一次对抗中有球员摔倒,然后他自己爬了起来,继续投入比赛,这次冲撞并不犯规,身体对抗幅度在我主观看来是中等强度。

接着,又是同一名防守球员将其撞倒,动作幅度升级有犯规,但我并没有吹停比赛,而是大声喊着”起来!”

直到这名球员第3次被同一防守球员撞到,这次是从斜后方上手有明显犯规,连续摔了3次且每次摔倒都更狠,球员起来后情绪很明显,但他什么都没说,只是望了望我。

我走过去检查是否有受伤情况出现,然后有了下面简单的对话:

”手疼不疼,没蹭破吧?“(摸了摸球员的头)

“还行。”(说着继续投入比赛)

在训练最后的总结环节,我告诉犯规球员从斜后方胳膊发力推对方是犯规行为,只是我选择没有吹停比赛。但在正式比赛中,这一定是犯规动作,犯规球员点头微笑以示明白。我将这段话地目的是希望:

被犯规的球员知道,这个动作是犯规的,教练都看在眼里;

让犯规的球员知道,别以为自己占了什么小便宜,教练也都看在眼里。

为什么STONE教练不选择吹停比赛予以警告呢?

相较于幼儿的心智,如今9岁球员的理解能力,尤其是基于教练对球员的了解程度。让他们明白教练看到了比赛发生的每个细节,只是选择了用不同方式去处理,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变得更加坚韧更加'STONE'。

对于身体对抗偏弱的球员,真正去踢比赛这就是自身的劣势,肯定会受到对方的格外“照顾”,当裁判看不到每一次犯规时,球员该如何去处理以及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对手的冲撞和犯规,这才是帮助自己提升的一个方面。

反观幼儿在对抗中摔倒,教练对于摔倒场景的评估相对来讲都非常主观,评估多数建立在自己的经验上。作为家长肯定是格外担心孩子是否受伤,但要知道——每一次摔倒后自己爬起来的过程,也是孩子建立自信,变得更加坚韧的过程!

Copyright © 2088 2020世界杯|世界杯决赛视频|维博塔尼世界杯绿色生态站|vibotan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